108话:武士刀 2-《妖兽禁域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栋与镐的刀身构造,是为了加强刀身强度而出现的设计。一把武士刀长度二尺有余,重量只有大约九百五十公克左右,如此细长的条状金属物质,要用来进行激烈的打斗,必然要面临变形的考验。

    栋还有别的功能,如果只想教训一下对手,而不想把他劈成两半,可以不要用刃口砍他,而只用刀背打他。如果刀背上有尖头的栋,当然威力要比平平的刀背强一些。

    有道是一寸长一寸强,要善用长度的优势,实战上刀尖的使用率是最高的。威力在一砍一劈,砍劈之于刀尖分寸之地,也在于武士刀的切先部位,有特殊的刀尖强度。

    刃文称为硬化线,刃文是刀身在进行淬火时,造成钢铁结晶形态在刀身上的差别分布,也造成了在刀身不同的硬度、韧性差异。在刀身上不同的区域,产生了视觉效果上不同的色泽与反光,造成了武士刀炫丽的外表。

    刀匠锻打出刀形之后,在刀身涂上一层用黏土、铁砂、厚厚涂布,不同部位的涂层厚薄做出不同的刃文。这是武士刀制刀过程中,刀匠挥洒出的美感与创意。

    接下来刀匠把刀身加热,然后进行淬火,快速地将炙热的刀身浸入水中然后捞起。淬火的时间很短,能不能成为一口好刀,成败就在此一举;如果在锻打过程中刀身钢材密度不均、锻打层不良等缺陷,淬火时刀身可能会弯曲,甚至淬裂,那么之前的努力,顿时化为泡影。

    硬度高的钢铁韧性就差,韧性高的钢铁硬度就差,要想做出兼具高硬度与高韧性,所谓的刚柔相济的武士刀。一刀斩下,前面的刃文区负责断金切玉、斩肉斩骨,后面的镐地区负责吸收强大的应力、保持刀子不弯不折,这才是刚柔相济的真义。

    太刀的刃文平直如线,这样的刃文称为直刃。如果刃文有曲折变化,则称为乱刃。太刀是为了马战而发展出来的双手持大刀,全长在一公尺以上,甚至有接近两公尺的大太刀。长度若在六十公分以下,则称为胁指,长度若在三十公分以下,则称为短刀。

    名刀日向正宗,正宗是制做此刀的刀匠,此刀是关原之战中,德川家康攻克九州岛之后,得自日向守,从此成为德川大将军的收藏,故名为日向正宗。

    一半用拓印,一半用水墨绘出刀身上的刃文与地肌特色的图画,称为押形。古时候没有照相机,要想对名刀留下记录,只有用押形了。

    正宗先生,又称为相州五郎入道正宗,人称鎌仓一流,代表鎌仓时代他最棒的意思,正宗的师祖就是国光。

    正宗不但领悟了所有制刀的技巧,而且青出于蓝。他是日本制刀工艺集古刀时代之大成,承先启后的大刀匠,他所做的刀子表现出各种技术的纯熟运用,作风之自由,行于所当行,止于所不可不止。

    正宗先生有一个习惯,不爱在刀柄上刻刀铭。这让后代的鉴赏家很伤脑筋,因为正宗的名气太大,所以许多打得还不错的无铭刀,就被有心人当作无铭正宗高价求售。

    本阿弥家族以磨刀、鉴定刀具闻名的武士刀世家,只要被本阿弥家鉴定出是正宗出品,本阿弥家习惯在刀柄上用朱墨写上鉴定结果,朱铭正宗就是经过本阿弥家的鉴定,而得到正宗真品的认可。

    正宗教出了许多后来也成为名匠的徒弟,正宗门下有所谓正宗十哲:乡义弘、佐伯则重、志津兼氏、隐岐的左卫门三郎、金刚盛高、备前长船的兼光、美浓关的金重、山城的长谷部国重,以及石见的直重。

    传说中的那位妖刀村正,原来也是正宗的徒弟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