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79话:战乱的孤儿 2-《妖兽禁域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东北农家在经济极其窘迫的时候,为了省出牙缝里的粮食,费尽心血抚养孤儿,每一个幸存下来的孤儿的身后,都站着一位伟大的母亲。

    李淑贤与丈夫徐凤山闯关东来到了日本人统治下的满洲国的新京,一次李淑贤拎了一些鸡蛋到日侨聚居区贩卖,在一个日本小洋楼的门口,被一个日本警察冲她的腹部就是一脚,李淑贤滚下楼去,因此而流产,并落下病根不能生育,为此她和丈夫抱憾终生。

    这个被日本人深深伤害无法生育的女人,后来她收养了一个女孩。

    她回忆说:“一个小女孩被扔在街上,我就把她抱回来了,那孩子大概是一岁多,但能站还不能走,她的脸色黑黑的,不会说话。”

    李淑贤给孩子取了个小名叫带小,学名徐桂兰。这个养女在李淑贤夫妇的抚养之下,长大成人了。

    哈尔滨水泥厂退休工人马凤琴则是在家有十口人的重负之下,将养女郭新华抚养成人,并成家立业。在经济困苦的年代里,马凤琴为了让养女上中学,狠着心让亲生儿子辍学在家了。

    大批的农业贫民源源不断地拥入东北,成为了农地的开拓者。在历史的一瞬之间,战乱因此而发生,平民一片的惊慌失措,漫山遍野的乱窜乱逃,变得不知所措。

    此时农地里只剩下了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,地处在三江平原腹地的佳木斯、鹤岗等地的开拓农民在断粮、疲劳和寒冷的袭击下,许多人选择了自杀。

    农民集体的步行前往牡丹江,走到方正县后再也没有气力往前走下去了,由于战乱后的秩序混乱,一个月过去了,一场瘟疫伴随着严寒悄然向他们袭来,一批批人相继的倒下,没有传染到瘟疫的人在严寒和饥饿的打击下,也纷纷的死去了。在情势最紧急的时候,暂住方正县的上千名孤儿被民众所收养,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一个孤儿团体。

    衣衫褴褛的少年,躺在通道出口,忍受着失去亲人的悲痛以及饥饿和寒冷的多重折磨之后死去。

    一个高级军官的父亲,在孩子的眼中是伟大的,他所承担的战争职责同样在孩子眼中是神圣的,他的孩子有理由为他而骄傲,他是为国家而战,为他的家庭而战,也是为他的孩子的尊严而战,所以他无疑是伟大的。
    第(2/3)页